第387章 面条的来历和典故-《悠闲大玩家》


    第(3/3)页

    虽说面食于古时算为上品,达官贵人均喜爱之;但担担面并不只专卖给有钱人吃,其对象反着眼在平民大众。

    担担面起初只在横街窄巷摆卖,面质相当粗糙,仅用滚水渌熟,汤底则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许炸菜,味道辛辣,以作果腹。要到后期才进入了大饭店、宾馆,再与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在香港极受欢迎的云吞面,面底是生面。

    生面早时产于广东,以鸡蛋或鸭蛋做面,鸡蛋令面身变得爽口,鸭蛋则令生面增添蛋香。好的生面称为银丝幼面,面要幼,煮后呈黄色,当然要爽口弹牙,不能太硬亦不能太软,而最重要的是,生面煮后不可带碱水味。

    当然了,中华面条除了南北文化各异,其实很多面款亦含不同意义或有其背后独特故事。

    传统中华面条--长寿面。

    中国人每逢生辰设于宴会最后必吃食品,因面条长长的,寓意长命百岁。

    古时吃长寿面象征祝福新生男婴长命百岁,此世俗一直沿袭下来。

    吃面时要将一整条面一次过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夹断,亦不可以口咬断之。

    吃长寿面除寓意长寿外,也代表敬老。

    有传黄帝于冬至当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后的每一个冬至都以吃长寿面代表敬老,所以长寿面又称‘冬至面’。

    其实有关‘长寿面’的意义众说纷纭,以上仅属其中。

    寿辰时吃的面线亦会称为‘寿面’。

    面线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种叫法。比如结婚时送予女方的会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称‘福面’,以面线相赠亲友的则是‘太平面’,老弱及病者吃的,属健康食品的,面线会被称为‘健康面’。

    民间有传面线乃九天玄女为母亲王母娘娘祝寿而费煞思量所准备之贺礼,因而做面线的人家中都会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

    又例如先前曾提过的‘冷淘’,原由当今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所创。

    据说武媚娘年轻时天姿国色,十四岁巳被选入宫当才人。

    因要与青梅竹马的爱人常剑峰分开,临进宫前他俩到一面店吃面。

    有见当日天气炎热,媚娘灵机一动,与老板研制出柔软可口的‘冷淘’。

    巧遇当天是媚娘生日,为了怀念当年情境,致以后每逢武则天寿辰之日心命御厨烹煮冷淘,直到寿终正寝此习都并未曾变改。

    陕西岐山面又有着另一故事,岐山面又称‘和气面’。

    话说西周时,殷纣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绩,将他囚禁在羑里的城堡。

    后来周文王回到家乡,乡亲见他因受苦而变得消瘦,都带来大量食物予之补身。

    周文王为答谢大家对他的爱护,便亲自做面、并以大家带来的食物煮面招呼。

    当面吃完,大家将剩下的汤倒回,再滔面。

    这种只吃面、不喝汤的吃法被称为‘和气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