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战后重建 (一)-《谋定三国》


    第(2/3)页

    不过,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林若遗忘了。因为灾后的重建,除了粮食麻烦之外,还有城墙的规划和建设。林若按照现在人的理念,将整个城市重新规划了。一共分为了九个区,分为两个驻军区,三个住宅区,一个办公区,两个商贸区,一个广场。

    这九个区为一个井字形分布,东西南门分布有两条主干道,这两条主干道设计得十分的开阔,足可以容纳三辆打马车并驾齐驱。

    同时林若还设计了下水道,排水系统,以防万一再有人水淹寿春。

    林若赈济灾民是有条件的,这些人每天都要为重建家园出力,只有这样才能领取自己应得的口粮。

    三个月后,寿春的建设已经步入了收尾的阶段。此刻已经是八月了,金秋时节,寿春城里到处都充满了秋天的悲凉感。

    江东粮食也丰收了,田里收到的粮食,足够淮南的用了。

    为了开春能够恢复生产,林若又下了一个公告,就是将那些无主的土地收为衙门所有,那些逃往在外的世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到衙门凭借地契田契招领公布属于他们的土地,那么就判断那些土地归衙门所有。衙门有权利将土地分发给百姓。

    和江东一样,这里的土地也是前面三年税赋减半,第四年才开始百分之三十税赋,连续耕种五年,这土地的使用权就归耕种者所有,但是所有权还是归政府的,天地不可以随意买卖,否则就是违法。

    同时,林若还将某些肥沃的地区,圈定为军队屯田。所谓的军队屯田,其实很简单,那些在战斗中丧失了战斗力,或者老了,不适合再上战场的那些士兵们,就安排到这里进行屯田。这与曹操的屯田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战斗中牺牲的士兵的家属也安排进来。

    这些士兵们可以携带家眷,同时在军队屯田的百姓免收一切苛捐杂税,不过这些人家的下一代必须要有一个子弟继续为国效力,进入军队为战士,而且在军用屯田里还有专门的地方供那些被选中的孩子读书,操练。

    这样的措施,这样的条件,一下子让许多士兵们眼睛都红了。就算自己日后战死沙场了,自己的家人也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而且这个地方,还给自己的娃娃提供那么好的教育和成长的坏境。

    这是一个刚刚建设起来的村庄。在村庄的周围,稻田已经被一块一块地开凿出来了,那些旱地里,也装上了风力水车了。许多百姓正拿着犁赶着牛在地里翻土,希望来年种的庄稼有个好收成。

    一个有二十有余的青年文士与一个中年文士骑着马并排走在这条通往村子的村道上,在他们的身后跟着十来个健壮的汉子。

    这个青年人笑着看向中年人问道:“只要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这里,这里定然是一片丰收后的喜悦之情。公台,前面就是我让他们建的国泰村,里面住的都说一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不能上阵杀敌的士兵和他的家属,其中还有很多是牺牲的战士的家属。”

    没错,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林若和陈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