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送走了杨白衣,整个知青大院都动了起来,有杀猪獾的,有和面的,有烧水的,有从地窖拿菜的,有去代销点买酒的。 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了两只猪獾在这里,大家也都不觉得冷了。 七十年代,肉的诱惑是很大的。 晚上,屋里的火炕烧的热热的,杨白衣和林宛如带着杨小小如约而至,大家聚在一起,热闹非凡。 “宛如同志,白衣同志,你们身上的衣服是什么料子?摸着真舒服。” “小小穿的真漂亮,打扮的就像是小公主一样。” 三人的穿着,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前段时间我不是去了趟县城吗?顺便把过冬的衣服买了。” 杨白衣一句带过,没有解释太多,也没有人没眼色的继续问。 等炖好的猪獾上桌,大家把酒倒上,气氛更加热烈。 “同志们,借白衣同志的光,咱们猫冬第一天,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炖肉,来,第一杯敬杨白衣同志和林宛如同志。 欢迎他们回到知青大院,不管他们现在住在哪里,都是咱们亲密无间的战友。” 韩非举起茶缸,有些激动的说道。 “干杯!” …… “快吃菜,大家趁热吃。” 就着玉米面饼子,大家吃的满嘴流油。 “白衣,你说几句吧。” 大家垫了垫肚子以后,韩飞邀请杨白衣发言,其他知青也都目光炯炯的看向杨白衣。 “同志们,咱们这一批知青,一共十个人,在韩队长和老知青的帮助下,成功的适应了下乡插队的劳动强度。 在劳动中,再苦再累咱们都没有退缩,中间我和宛如去了医务室,但是我还一直关注着大家。 大家表现的都很突出,相处的也很团结,没有给知青这两个字丢人。 现在,咱们可以骄傲的说一句,咱们是知青,是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 这一杯,敬我们自己!” 杨白衣的话,说的知青们心潮澎湃,热血激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