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咱们也去医务室吧。” 林宛如洗好了碗筷,和杨白衣锁上门朝着医务室走去。 “白衣,既然你愿意打猎让学生们又吃又拿的,为什么不把肉卖给社员们,换来的钱供所有孩子们免费读书呢? 你这样有效是有效,可是肯定还有人不舍得让孩子读书,还平白无故的得罪人,有点得不偿失啊!” 昨天林宛如就想问,可是太晚了就憋到了现在。 “宛如,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你懂吗?免费供孩子们读书我倒是供得起,两头野猪就足够了。 可是如果我大包大揽,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承情吗?时间长了会不会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学校是我牵头建的,送自己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他们自己好,也是给我面子。 给我面子与我交好的人,让他们吃肉我心甘情愿。 抠抠搜搜不给我面子的,我凭什么让他们的孩子免费读书?” 杨白衣想起了前世真实发生过事情,一个人打拼多年,挣下了不菲的身家,有钱了之后就想回报家乡。 他给家乡修了路,建了新学校和活动中心,还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两万块钱,一直发了好几年。 刚开始村里的人还夸奖他乐善好施,当形成习惯以后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甚至还有人说风凉话,说他明明资产上亿,为什么不能给乡亲们多发一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个乐善好施的人有一天破了产,年底也就没有能力在给村里的老人发钱了。 以前他认为最亲近的父老乡亲,居然堵着门找他要钱。 当他说已经破产了,以后估计都不能给老人们发钱了,这是他最低谷的时候,他为村里做了这么多,原本以为会听到安慰暖心的话。 可是他想多了,他没有听到一句暖心的话,听到的都是埋怨。 埋怨他为什么要破产,这么多钱放在银行吃利息,光是利息也足够给村里的老人发钱了。 第(3/3)页